「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世界遗产|温柔温柔的时光变迁——今日罗院非遗角梳

 admin   2024-06-24 18:52   8 人阅读  0 条评论

作者林梦兰


福州角梳是用牛角或羊角制成的,与漆器、纸伞一起被称为“福州三宝”,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罗源角梳厂是福州历史最悠久的牛角梳厂之一,曾创立“女头牌”、“少林牌”等自主品牌,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远销国内外。2007年8月,天堂牛角梳工艺技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缘分与角梳的初次相遇


程守芳出生于1935年,今年85岁。程守芳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角梳传统工艺技术的首批传承人之一,四十多年来对角梳工艺充满热情。角梳的温柔气质也渗透到了他的生活中。老老师的。五月的一天,我在南溪公园的林荫大道上遇见了天堂角梳术的传承人。


1956年,罗源县棉花合作社董事长程守芳遇到了一个难题。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抱怨自己的收入太低。棉被属于季节性业务,冬季被子需求量大幅增加,订单不断涌入。夏季生意尤其惨淡。淡季期间,工人收入过低,无法养家糊口,公司发展危机逐渐显现。天堂地狭人稀,毛毯需求有限。淡季临近,21岁的程守芳带领工人来到福州增加收入。


日复一日地走在街上,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有时生意来了,员工会停留3-5天,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在福州街头闲逛一整天,什么也没得到。有一天,他们在三坊七巷闲逛,路过一家作坊时,程守芳的注意力被半开的门后若隐若现的一堆牛角吸引了。他站在门前,隐隐约约听到里面工人忙碌的声音。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个作坊就是福州焦梳厂的前身。如今,程守芳回忆,与福州教树的相遇,既是巧合,又是缘分。


程守芳带着数百名员工走进这个车间,完美的工艺流程、流畅的生产线让他惊叹不已。程守芳立即找到负责人,询角梳的生产情况,分享了目前弹力棉厂的困难以及新建一条生产线的想法。角梳行业与棉弹力行业完全相反。淡季为春季和夏季,旺季为秋季和冬季。你唱歌,我上台。为工人创造收入。回到天堂后,成苏邦向工人兄弟表达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得到了热烈的回应,没有任何紧张。于是他招收了十名年轻好学的徒弟。设立福州角梳车间,学习1-2角梳生产工艺及打样机械设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年轻人全部回到工厂。程守芳带领工人们购买了切割机、早期机器等机器,并针对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题进行了重点讨论。为了解决出牙等技术难题,我们特意请来福州师傅现场指导,逐步掌握角梳制作技术。从此,罗源第一条角梳生产线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角梳,第一批角梳很快就销售一空。角梳的利润给了他们真正的。


第一份海外订单在程守芳的记忆中还历历在目。“当时,角梳生产逐渐常态化,我就到全省各地做生意、推销业务。到达厦门鼓浪屿时,当时的旅游纪念品比较少,纪念品商店里几乎没有牛角梳。与店主交谈后,角梳就陈列在店内。让我惊讶的是,仅仅两三天后,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就找上门来了。他只是用不熟悉的中文表达了他想要订购一把角梳的意图。福建特色产品远销美国。“我带他参观了角梳的制作过程。”程守芳笑着打手势说,“有了这第一笔海外订单,程守芳对角梳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有热情。”寿方表示,角梳生产线布局合理,工人收入水平显着提高。由于角梳销量较高,生产规模扩大,工厂重心逐渐转变。


1977年,程守芳在合资工厂的帮助下,正式成立了罗源县角梳厂。1983年,程守芳创建企业品牌——“牛头牌”角梳。1988年,罗源二灯系统进行企业改制,程守芳将罗源角梳厂正式转制为私营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罗源的“牛头牌”角梳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全面开拓上海、浙江市场以及海外出口贸易。2007年8月,天堂牛角梳工艺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程守芳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纳园角梳制作技艺首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工艺与培根注入灵魂


《孝经》中写道“孝之始,承袭父母发肤,不敢损伤”。清朝军队到来时,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道。按照习俗,很多人不惜剃光头。Risk也断然拒绝剃光头。头发对于古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于梳头的梳子在历史上也有其地位。过去,女方出嫁时家人都有给她梳头的习惯,梳子上早已写满了“白头偕老”、“相亲相爱”等美好祝愿。


福州角梳的生产和使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1976年,福州北郊新店发掘出一座南宋古墓。殡仪馆里有六把由黑水牛角制成的半圆形牛角梳。当时,角梳还是象征身份的礼仪用具,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清代以前,牛角、羊角、竹子、普通木材制成的梳子价格低廉,逐渐流行于民间。其中,福州角梳精巧实用,具有去屑止痒、护发、健脑等保健功能,因此得到迅速、大规模的发展。民国初期,福州角梳业达到鼎盛时期。据统计,当时茶亭附近有1200家手工制作角梳的作坊,员工约2000人,年产量约1000人。福州拥有278万把角梳,已成为全国三大梳子产区之一。


1935年前后,福州邹振基角梳行创始人邹元华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角锯机”,并以其描绘虎豹的角梳作品蜚声工艺美术“小行”。以山水画等图案闻名的漆艺大师朱庄在吕宋运动会上荣获金牌。据说,巨商胡文虎曾出价半斤黄金购买获的“牛角虎梳”,可见程守芳等人将牛角虎梳的价格与黄金进行比较。罗源县牛头角梳篦厂。1957年前后,大部分生产茶亭角梳的家庭作坊合并成立福州角梳厂。程守芳将福州角梳制作技术带到罗源,并几经坎坷不断完善和发展技术。


说起制作牛角梳,程守芳的眼睛里闪烁着童真的光芒。他说,福州罗源角梳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很挑剔,必须使用优质的牛角或羊角,分为非洲牛角、内蒙古羊角、福州本地水牛角三种。用牛角或羊角制成的角梳呈半透明状。黑水牛角制成的牛角梳呈黑色透明。由于牛和羊的角位置不同,所以产品也不同。硬边用来制作按摩棒或梳子,中间边根据粗细制成梳子或刮痧板,其余边用来制作印章、梳子、保健品等小物品。


最初,制作角梳只有八道工序锯切、打磨、下料、粗化、喷漆、剔牙、抛光。首先,将喇叭打开,然后用油石和砂纸打磨该区域。去除角胚胎内部的骨头后,使用木楔等工具敲击胚胎,将其压缩并平滑。然后,在角胚上画一条线,确定梳子的大小、梳齿的宽度和间距等,并用刻刀将齿切掉。打开牙齿后,去除所有剩余的梳齿。最后,使用研磨机和砂纸修剪和抛光牙齿,完成基本的角梳。有些牛角梳有雕刻工艺。工人们发挥聪明才智,雕刻山水、园林、虫鱼、鸟兽。装饰过的牛角梳除了实用之外,还具有新颖、优雅的外观。


传承不忘初心


随着机器应用和生产线的成熟,角梳的生产工序现已从8道增加到23道,并增加了吞坯、压平、打蜡等工序,使得每个工人负责1~2道工序。角梳的精密工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胚制造过程中,操作人员使用液压油将喇叭胚加热到高温,将其沥干,然后快速将其放入机器中进行压缩和平滑,在开齿过程中生产出单个胚。开齿机效率大大提高,削弱了开齿技术,防止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机械使用普及后,罗源角梳厂工人数量合理化,日均产量提高。体积增大,成品角梳变得更加细腻润泽。


幸运的是,这40年来,随着机器的普及,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角梳手工制作技术的传承却濒临停止。程守芳对此很担心。从20多岁的无知初学者到现在,这项技术已经是他半辈子的职业,他对这项技术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但日益疲软的市场、日益稀缺的原材料、越来越缓慢的工匠以及无法获得的年轻学徒,都危及了生产技术的传承。


这时,程守芳在儿子身上找到了平衡。程庆安,45岁,是程守芳最小的儿子,1991年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角梳制造行业,父亲年老后,他接替他成为罗源公司的主要经理。角梳厂。他于2011年获得此项。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程庆安和父亲商量,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机械生产的优势,扩大牛角梳厂的生产规模,同时增加销量。他原本打算对约300平方的旧厂房进行改造。米。这里是牛角梳文化展厅,是综合介绍乐院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牛角梳工艺品的历史和工艺,展示了牛角梳、牛角板、牛角管等各种牛角制品,还为游客提供手工制作课程。通过体验形成文化产业,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支持展厅运营获得利润,还可以扩大宣传效果,保留传统手工艺。程庆安还计划积极参加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展示活动,让年轻人有机会了解角梳制作行业并对角梳制作技术产生兴趣,并打造学徒我们正在招聘技能。程守芳对此感到非常高兴,而且到了这个年纪,他对角围板技术的传承也有了新的期望。


罗源角梳厂的接待室窗户明亮、干净,茶几后面的墙上挂着各种荣誉证书。程庆安拿出一把角梳。其造型古朴,颜色淡黄,梳齿细而光滑,因此看上去几乎没有任何杂质。是那个时代温柔的女人。她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即使不化妆也很有吸引力。程庆安表示,该产品纯手工制作,未来将用于展览用途。“为了创新边梳样式,我们也准备引进现代技术,未来我们还计划开发激光雕刻、激光绘图,不仅是图案,梳子的形状都可以由机器完成。程庆安的介绍充满了期待,程守芳看着儿子手中的牛角梳,心道“情况好转了,但冰冷的机器无法代替温暖。人性.”


谈话结束后,郑先生不禁叹了口气。和焦梳一起度过了四十、五十年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他说,当他回到梦想时,常常会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为帮助工人们摆脱困境而努力工作。也许对角梳的热爱还不够。正因为他为同事和后辈着想,以及对传承技术的执着,程先生在角梳改进和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经过原材料的制作工艺和在河水中的长时间沉淀,牛角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加精致、温暖、闪亮、动人。


本文地址:http://chorofun.com/post/2931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